12月20日,由E20環境平臺和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19年固廢戰略論壇中,維爾利環保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月中以《城市有機廢棄物厭氧處理技術實踐與探討》為主題進行發言。
李月中博士提出,隨著“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”的號角吹響,固廢領域面臨的新的熱點問題。如何處理和資源化城市有機廢棄物?如何減輕城市廢棄物處理處置總成本?
結合近日,十部委聯合下發《關于促進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》([2019}1895號)指出,生物天然氣是可再生能源中,唯一可形成完整閉合循環鏈的綠色生態能源。人類生活中產生的有機垃圾、人畜糞污、秸稈等原料經厭氧發酵后生產沼氣,沼氣提純制生物天然氣,沼液沼渣可制成有機肥返至莊稼。
由此可見,厭氧處理技術為主的生物天然氣產業即將進入快車道。
維爾利集團作為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專家,厭氧處理技術已經成功實現多個項目的實際應用。其中,已實施近300個滲濾液項目中厭氧處理的項目占77個,已實施近50個固廢項目中厭氧處理項目占33個,已實施250多個農業有機廢物項目中厭氧處理的項目超過230個。
會上,李月中博士就厭氧處理技術干濕適用性進行探討。干法厭氧處理技術一般適用于含水率較低的原料或者固態原料,如秸稈、園林垃圾、有機生活垃圾等。濕法厭氧處理技術則適用于含水率較高的原料或者可流動原料,如餐廚垃圾、廚余垃圾、糞便等。
維爾利集團引進德國的MYT生態能源化技術,集合了干法水解酸化和濕法厭氧處理工藝,適用于分類好或者不好的原料,實現易降解有機質和可燃物或惰性物的分離。目前,該技術已經應用在維爾利集團多個案例。
隨后,李月中博士介紹了應用MYT技術的廚余、餐飲垃圾解決方案,并分享了廚余、餐飲垃圾協同處理技術思路。
李月中博士在最后表示,垃圾分類的目標就是最大化資源利用。厭氧技術選擇關鍵看原料和處置和最終方式,他相信生物天然氣利用前景光明。此外,關于城市有機廢棄物有機質肥料化利用目前進展較慢,還需要政策和技術推進。